曾經,馬彼得看到布農族的小朋友不敢做自己。

幾年前,他帶團下山參加合唱比賽,孩子聽到都會學校的唱法不同被嚇到了,對他說,「我們的聲音不對,他們的才是對的,我們不要唱了。」但後來屢次得第一,孩子逐漸知道,自己不但可以不一樣,而且可以是第一。

馬彼得琢磨他們歌聲、也鍛鍊他們自信和勇氣;他藉合唱,培養紀律和品格。

從小二起,每個週末,原聲的孩子都得早起、搭四十分鐘到一小時的車,聚集到信義鄉的「台灣原聲音樂學校」。練唱只有半天,其餘時間安排數學、英文、閱讀課程。孩子必須承諾每天準時做完功課、準時練唱、遵守團體約定,對自己負責。若無故缺席練習,則不能參加演出。

不是所有原住民孩子天生會唱歌,馬彼得發現「五音不全的一堆」,每個人變成好聲音的時間不同,他耐心等待。「有的孩子像大柱子,有的孩子是漂流木,漂流木有的很早靠岸,有的可能要到海邊才靠岸,唱歌也一樣。」

▴ ▴ ▴ ▴ ▴ ▴

音樂可以是成果,更可以是動機、是過程,
原聲從國中小的 #原聲音樂學校 ,
到去年成立的高中部 原聲國際學院
我們始終希望「用合唱打開部落孩子的視野」!

來自 親子天下 的詳實報導 

報導全文看這邊?http://sc.piee.pw/GQV3L

▴ ▴ ▴ ▴ ▴ ▴

#原聲 #台灣原聲教育協會
#讓世界聽見玉山唱歌
#不只是合唱團
#偏鄉教育 #原住民孩童 #合唱教育
#親子天下 #2019教育創新1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