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分享

無薪假恐逾2萬人 企業可申請勞就保緩繳 多項勞工紓困方案供申請

2020/04/08

受疫情衝擊影響 3月底實施減班休息(無薪假)人數達7,916人經濟日報提供

勞動部統計,3月底實施減班休息(俗稱:無薪假)人數攀升到近8,000人,創八年來新高。勞動部長許銘春6日在立院財委會指出,若疫情延燒到第3季,無薪假人數「一定」會破萬;一旦燒到第4季,不排除無薪假人數會超過2萬人。勞動部長許銘春說明,依目前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的實施狀況,截至3月底受影響人數有7,916人,今年1到3月減班休息人數年增7%,且3月單月暴增26%之高,新冠肺炎疫情確實對經濟和勞動市場就業衝擊甚鉅。

根據資料彙整,目前以製造業為放無薪假的大宗,共計46家事業單位,2846名勞工,其中又以金屬機電工業為最大宗,有27家事業單位、2247人正在放無薪假;次者為餐飲住宿業的81家事業單位、2693人正在放無薪假;批發零售業則有61家事業單位、93人正在放無薪假。

實施無薪假地區六都中以台北市2,194人居冠,其餘依序是新北市1,233人、桃園市881人、台南市809人、高雄市521人及台中市129人;至於科學園區則有241人放無薪假,以中部科學園區159人最多,其次是新竹科學園區70人、南部科學園區12人。

台灣企業實施無薪假的高峰始於全球金融海嘯的2009年初,當時全台有超過20多萬人實施無薪假,但勞動部現在不願再提供詳實數據,主因是當年企業放的「無薪假」就是完全停薪,幾乎是變相的零成本裁員,不能與今日之「減班休息」仍保障可領基本最低工資相比。

受疫情衝擊的產業 四月起可申請勞、就保及退休金緩繳

由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(COVID-19,簡稱武漢肺炎)疫情尚未趨緩,協助疫情期間受到影響之投保(提繳)單位及被保險人,將就勞、就保保險費及勞工退休金予以緩繳6個月,且緩繳期間免徵滯納金。疫情期間受到影響之投保(提繳)單位經向各縣(市)政府勞工行政主管機關通報減班休息,或符合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」第9條第3項之規定,由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受影響之產業或事業,及與產業相關之職業工會被保險人,均自109年4月起得向勞保局申請勞、就保保險費及勞工退休金緩繳事宜。

經核准者,緩繳期間為6個月緩繳月份為109年2月份至7月份計6個月,自寬限(限繳)期滿日起算,得延後半年繳納,緩繳期間免徵滯納金。勞保局進一步說明,緩繳6個月的勞、就保費及勞退金是指1092月至7月的費用,也就是2月勞就保費可到10月才繳。至於2月的勞退金緩繳期限可到1130日,但1130日也是8月勞退金的限繳期,所以2月及8月退休金都沒繳的人,在11月底前這兩個月的退休金都要繳。

依據勞保條例規定,受僱勞工勞、就保費用,公司負擔7成、勞工2成、政府1成,勞保局表示,企業若申請緩繳勞保費,理論上也應該緩扣勞工勞保自負額,但不硬性規定不能扣勞工自付保費,因為只是延後繳費,並非不用繳,雇主可事先徵詢勞工意見,如果勞工不反對先扣,就可以續扣。另外,雇主也可暫緩提繳員工每月薪資6%勞退金,如果勞工原本也有參加自提,是否要一併緩扣,勞工可向事業單位表明意願。

受疫情衝擊勞工 勞動部推出多項紓困振興方案

針對「減班休息」勞工,勞動部優先以穩定勞雇關係為目標,於2月推出「充電再出發計畫」,對減班休息事業單位及勞工提供訓練費用及津貼補助,鼓勵在職勞工參加訓練課程,持續強化技能發展;於3月份推出「安心就業計畫」,運用薪資差額補貼措施,協助雇主與勞工,度過減班休息之困境。勞動部也刻正研擬「安心即時上工計畫」,給予被縮減工時的「非典型勞動者」上工機會。

為協助「失業勞工」,勞動部於失業期間提供「失業給付」,並增辦「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」,協助勞工經濟生活;未來規劃推動「安穩僱用計畫」,鼓勵雇主僱用失業勞工;日後因疫情造成就業市場情勢嚴峻時,將啟動「公共服務短期上工計畫」增加就業機會,以協助失業者維持經濟生活。

勞動部針對自營作業者及無一定雇主之勞工,刻正規劃提供相關補貼措施,以及針對受疫情影響勞工規劃提供勞工紓困貸款等措施。

資料來源:勞動部官方網站 新聞公告https://www.mol.gov.tw/announcement/2099/45057/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經濟日報新聞網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5612/4472720